DB61∕T 1824.1-2024 白于山区集雨造林技术规范第1部分 总体要求(陕西省)

ID

832FFF1BD2EC4B019B4C92AD58B335E6

文件大小(MB)

0.21

页数:

9

文件格式:

pdf

日期:

2024/9/3

购买:

购买或下载

文本摘录(文本识别可能有误,但文件阅览显示及打印正常,pdf文件可进行文字搜索定位):

ICS 65.020.40,CCS B 64 DB61,陕西省地方标准,DB 61/T 1824.1—2024,白于山区集雨造林技术规范,第1 部分:总体要求,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rainwater harvesting afforestation in Baiyu mountain area-,Part 1: General requirements,2024 - 04 - 03 发布2024 - 05 - 03 实施,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DB61/T 1824.1—2024,目 次,前言.Ⅰ,1 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和定义1,4 基本要求.2,5 作业设计.2,6 造林地选择2,7 整地3,8 造林3,9 促活措施.3,10 抚育管理 3,11 成效评价 3,12 造林档案 3,DB61/T 1824.1—2024,I,前 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是DB61/T 1824《白于山区集雨造林技术规范》的第1部分。DB61/T 1824 已发布了以下部分:,——第1 部分:总体要求;,——第2 部分:整地;,——第3 部分:造林,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陕西省林业局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陕西省林业科学院、陕西省防护林建设工作站、榆林市林业和草原局、榆林市林,业科学研究所、定边县林业工作站、靖边县林业生态修复中心、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石长春、刘喜东、马雅莉、石孟迪、高荣、李剑、张晨晨、王海燕、肖建明、,薛祺、万建军、程光、张彦昶、段永强、白珩、张锡唐、马晓霞、高东治、乔冈、尹立河,本文件首次发布,本文件由陕西省林业科学院负责解释,联系信息如下:,单位:陕西省林业科学院,电话:0912-3882480,地址: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人民西路155号,邮编:719000,DB61/T 1824.1—2024,1,白于山区集雨造林技术规范,第1 部分:总体要求,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白于山区集雨造林技术基本要求、作业设计、造林地选择、整地、造林、促活措施、,成效评价和造林档案的要求,本文件适用于白于山区造林,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15776 造林技术规程,GB/T 15781 森林抚育规程,GB/T 18337 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白于山区Baiyu mountain area,白于山东出六盘山东北麓、西起宁夏盐池、北临毛乌素沙地、南接子午岭及梁山山脉,东抵横山党,岔无定河与榆溪河交汇处,主梁东西延伸,海拔约1270 m~1907 m,是陕西黄土高原北部海拔最高的,横向山岭。白于山区包括榆林市的定边、靖边、横山、子洲西北部,延安市的吴起、志丹、安塞、子长,西北部,宁夏盐池东部,甘肃环县、华池东北部边缘,3.2,困难立地difficult site,自然条件差、土地类型复杂、需辅以人工措施改良立地条件才能进行造林的土地,包括沙地、砾石,戈壁、盐碱地、滩涂海岛、崩岗区及水土流失严重地带,3.3,集雨造林rainwater harvesting afforestation,收集天然降水形成的地表径流,进行植树造林的技术,3.4,DB61/T 1824.1—2024,2,抗旱造林drought-resistant afforestation,针对造林地土壤水分亏缺,通过科学选择耐旱树种、造林整地收集地表径流、改良土壤、覆膜保墒、,节水灌溉等措施,增加土壤蓄水量,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和树木成活率的一种造林方法,3.5,整地site preparation,造林前清理有碍于苗木生长的地被物或采伐剩余物、火烧剩余物,结合蓄水保墒需要,翻耕土壤和,准备栽植穴的作业过程,3.6,反坡梯田整地reverse slope terrace preparation,在坡地上沿等高线修建成田面坡向与山坡方向相反的田地,反坡角度为16°~30°,修筑形式为外,高内低的一种整地方式,3.7,水平沟整地horizontal trench preparation,在坡地上顺沿等高线开挖水平沟,产生的田面宽度比较狭窄,表现为沟形,而且具有较高的外埂,能起到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拦蓄地表径流作用的一种整地方式,3.8,鱼鳞坑整地rhegmalypt preparation,在坡度超过25°的荒山、农田地埂及侵蚀沟坡上,顺沿等高线从上到下交错排列,挖掘类似鱼鳞状,或月牙型的植树穴,外高内低,周围两行鱼鳞坑需要设置成“品”字形,实现对坡面径流的拦截,提高,水分利用率,减少水土流失风险的一种整地方式,4 基本要求,4.1 针对白于山区生态因子条件,依据地貌、土壤、植被、坡向、坡位等立地因子,进行立地类型划,分,设计造林类型,4.2 基于不同地貌类型、立地类型和自然植被等,采取不同的整地技术措施,精准治理,4.3 依据适地适树的原则,宜林则林,宜灌则灌,宜草则草,以乡土树草种为主,按照近自然模式进,行造林绿化,4.4 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方法,科学利用自然降水,形成配套的集雨造林新模式,5 作业设计,按照GB/T 15……

……